切换至企业用户

银行卡发展的“芯”需求

 

  随着银行卡存款、取款以及查询、转账、消费等功能的丰富,银行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亲密伙伴。从1985年诞生我国第一张以磁条为载体的银行卡,到现在逐步推出以“芯片”为载体的银行卡, 各种各样的卡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同时也节约了社会成本,提高了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银行卡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对银行卡的安全性、多应用性以及经济实用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而满足这些需求要依赖目前逐步推出并即将成为发展趋势的以“芯片”为载体的金融IC卡。

  安全性

  安全是现代公共服务领域对支付手段的基本需求。近年来,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新的支付工具亦不断出现,这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社会公共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各个部门的技术标准、安全保障程度、管理方式不尽相同,这些创新工具也对现代支付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金融部门提供安全、通用的支付服务。

  普通磁条卡防伪能力有限,加密功能较弱,有可能被伪造。金融IC卡的载体“芯片”具有计算、存储和处理等功能,制作复杂,难以复制,芯片卡容量大,可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用户信息,提供多重安全系统防护,所以金融IC卡的推出将极大地提高银行卡安全水平。

  便利性

  快速、便捷的小额支付是现代公共服务领域对支付手段的普遍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支付内容明显增多,支付行为极为频繁,而公共服务领域的绝大多数支付需求恰恰是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小额支付,如支付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医疗卫生设施等费用、一般性娱乐活动和日常购物消费。

  现金支付具有携带、找零、存储的不便之处,银行磁条卡由于其接触式联机交易的特点也逐步难以适应越来越多的快捷、多发的小额支付需求,而具备非接触式优势、可以脱机交易的以“芯片”为载体的金融IC卡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快速的小额支付要求,从而适应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普遍需要。

  多应用性

  多应用性是现代公共服务领域对支付手段的拓展需求。目前我国存在各种针对不同行业的支付卡,导致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需要办理多个支付卡,事实上造成持卡人携带和使用的不便,影响了效率。

  金融IC卡因为“芯片”容量大,具有多应用性的特点,它不仅可以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于社会管理的能力,而且也为社会政府部门或其他行业支付卡片的整合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全国各地的城市交通、费用代缴、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公共事业服务以及政府服务项目,都对金融IC卡的应用领域和功能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济性

  目前社会上有各种支付卡,由于发卡标准不统一,不能联网统一清算,账户资金管理混乱,“一事一卡,一人多卡”的情况非常普遍,造成社会成本的浪费。

  而推广使用标准统一、特别是多应用的金融IC卡,可以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经济金融效率。从持卡人角度讲,有望将公交卡、餐饮卡、社保卡、传统银行卡等多种卡片整合为一张金融IC卡,可以减少现金携带,免除现金找零和存储的不便,避免携带多种互不联网通用的银行卡;从商户角度讲,使用统一标准的受理设施,可以方便受理卡片,避免一柜多机,同时金融IC卡可以实现脱机功能,减少通讯费用开支;从银行角度讲,可以在保持金融支付的基础上,依托联网通用的银行网络,研发多应用的增值服务,提高现有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从行业角度讲,可以减少在受理终端上的重复投资,实现银行卡产业各个环节的共赢、共生,良性互动,共享规模效应。

  我国银行磁条卡向IC卡的迁移工作,全面启动于20113月。目前,受理环境方面,POS改造基本完成,ATM改造进程过半。根据计划,20131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3年起实现所有受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终端都能够受理金融IC卡。金融IC卡的应用领域正逐步扩大,金融IC卡的推广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工程。

 

来源: 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