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是社会大众使用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目前绝大多数银行卡是以磁条为载体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应用安全、社会功能拓展、与国际支付体系融合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以磁条为载体的银行卡将逐步被以芯片为载体的银行卡(即“金融IC卡”)所代替。
一、什么是金融IC卡
IC卡是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CircuitCard)的英文简称,内部包含着CPU芯片、存储器、加解密算法协处理器等硬件部件,并能通过卡片操作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因此可以将金融IC卡看成一台微型的小电脑,它采用IC芯片技术和金融行业标准,具有消费信贷、转账结算和现金存取等功能的金融支付工具,是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融合的产物。
二、金融IC卡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上第一张金融IC卡在法国问世。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上金融IC卡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使用功能不断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欧洲支付理事会颁布的《单一欧洲支付区支付框架》规定:欧洲支付区内,芯片卡将逐步代替磁条卡,卡片标准的过渡期为2008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之后磁条卡将在欧洲支付区内无法使用。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审时度势,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并于2010年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第二版,用以指导国内金融IC卡的推广和普及工作。200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宁波作为金融IC卡项目的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各界普遍认同。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要逐步落实金融IC卡发展战略,全面推进金融IC卡工程。
三、“芯”时代金融IC卡的特点
金融IC卡兼具标准性、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和创新性的特点,金融IC卡的推广应用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标准性。标准是产业的生命线,也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源头。金融IC卡作为银行卡的换代产品,继续坚持统一标准、联网通用的原则。标准统一不仅规范和促进了银行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方便了持卡人的认知和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IC卡标准PBOC2.0,为我国各类支付卡的发行和使用提供了统一的规范。
(二)安全性。普通磁条卡防伪能力有限,加密功能较弱,有可能被伪造。金融IC卡的载体“芯片”具有计算、存储和处理等功能,制作复杂,难以复制,芯片卡容量大,可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用户信息,提供多重安全系统防护,所以金融IC卡的推出将极大地提高银行卡安全水平。
(三)便利性。金融IC卡可以同时采用接触和非接触两种接口方式,其中接触式接口可以实现传统磁条卡的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非接触式接口能够实现小额支付功能。在公交、高速、泊车等金额较小的日常支付中,持卡人可以不用支付现金,只需将金融IC卡接近受理终端,即可利用非接触式接口实现自动扣款,无需繁琐手续,实现了方便、高效和简捷的支付方式。庞大、先进和日益完善的银行卡联网通用网络可以为小额支付领域提供更加有效的特色化服务。
(四)经济性。推广使用统一的IC卡标准,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经济金融效率。从持卡人角度讲,有望将公交卡、餐饮卡、社保卡、传统银行卡等多种卡片整合为一张金融IC卡;从商户角度讲,使用统一标准的受理设施,可以方便受理卡片,减少通讯费用开支;从银行角度讲,可以依托联网通用的银行网络,提高现有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从行业角度讲,可以减少在受理终端上的重复投资,实现银行卡产业各个环节的共赢、共生,良性互动,共享规模效应。
可见,金融IC卡的应用和推广将是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工程。
来源:齐鲁晚报